互联网上的“卖菜”之争!
发布者:济宁果壳科技
发布时间:12-20
浏览数:4345
关键词:
摘要:2019年,在生鲜这个赛道上,很多商家纷纷入局,好不热闹,特别是各大巨头的青睐,更是让这个赛道热闹非凡。
2019年,在生鲜这个赛道上,很多商家纷纷入局,好不热闹,特别是各大巨头的青睐,更是让这个赛道热闹非凡。
先是美团上线“美团买菜”业务,布局四大城市,接着“盒马菜市”迎来开业,饿了么宣布牵手叮咚买菜。与此同时,腾讯投资谊品生鲜,加入生鲜市场之夺,京东也开始不断加码生鲜领域的投资。一时之间,菜场成了互联网巨头和资本关注的焦点。苏宁在这方面的表现亮眼,虽然起步时间略晚,但是它发展的势头迅猛,据了解,苏宁菜场上线半年多以来,已累计拓展门店350家,覆盖南京、北京、上海三大城市。
但是,看似热闹的赛道上也有不少企业已经退赛了。现阶段是卖菜电商的低迷期,不少平台都陷入到了关店、倒闭的麻烦之中。例如,11月22日,呆萝卜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,由于经营不善导致资金紧张,公司日常经营受到重大影响,随即引发关店危机等一系列风波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
这与盈利难有很大的关系,据了解,卖菜电商不论是前置仓、到店还是社区店模式都需要前期大量资金投入,此外还需要推出有吸引力的活动从而进行补贴获客,这难免加剧了企业自身的开支,如若长期无法实现盈利,很容易陷入到资金危机之中。
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: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,4%盈亏平衡,88%亏损,7%是巨额亏损,最终只有1%实现了盈利。可以预见,呆萝卜的关店绝不会成为这波关店潮的终止符。
状况不断,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继续奔跑在赛道上?
第一,市场规模大。
整个生鲜零售市场有万亿市场规模,菜品消费占了七成。
传统菜市场吸引不了年轻人,不代表年轻人不需要吃菜,本质上在于传统菜市场环境不好,买菜不方便,菜品质量参差,定价不透明需要讨价还价等等。
规模大,痛点多,正是良机所在。
第二,刚需高频,卖菜有望成为流量入口。
过去,生鲜电商的主要品类为水果肉蛋海鲜等等,因为这些品类高单价、低损耗。
但相比于水果等非必需品类,其实三餐食材,更为高频。
开在小区的谊品生鲜透露,其主流用户的购买频次是两天一次——横向对比下,大型电商平台还把月活用户作为通行指标。
如此高频高粘性,具备了流量入口的价值。所以,美团买菜才敢推“0元起送、免费配送”。一根葱免费送上门,摊平不了物流成本。但要知道,主流电商平台的单个拉新成本已经比较昂贵,这个添头送得值得——未来再通过高粘性复购以及多品类拓展,打平前期的高投入。
第三,市场下沉,覆盖全域用户。
无论是美团还是盒马,切入菜市场业务,本质上,都是在其既有存量的主营业务之外,寻找下沉的增量市场。
以外卖为例,CNNIC的统计显示,2018年外卖用户数量已达到4.06亿人,一二线市场已近饱和。
而菜市场业务,可以占领剩下一部分不愿吃外卖的用户和家庭,和外卖在场景、用户、市场上形成互补关系,最终广覆全域用户。
而且,通过卖菜务拉来的全新增量用户(比如60后、50后等),未来还能反哺于存量主流业务。
不少家庭里,生鲜的采购大权,掌握在已经退休的大爷大妈手中,精于算计、热衷砍价的他们,对于优惠和羊毛几无抵抗力,可以实现低成本的获客——不妨想想趣头条,每天只要两毛钱,就能吸引下沉市场用户天天签到。
第四,前置仓等基础设施就位。
互联网卖菜,免费配送、半小时送达几乎是标配——饭点前去买菜,也符合大爷大妈现在逛菜市的习惯。
以美团买菜为例,其通过“前置仓”的社区化选址和即时配送,服务周边2公里居民,0元起送、免费配送、最快30分钟送达,这种服务的完成,依赖于密集分布的前置仓。
生鲜的赛道到底延伸何方,还待时间的检验!
来源:综合自网络整理(侵联删)